语文教学的魅力
青岛志贤中学(初中部)语文组
一、讲究语言艺术,有效吸引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魅力,这是任何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都难以代替的。在成功的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生动而形象、规范而有趣,引人入胜,让人如临其境。然而,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看,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侧重知识传授、解题传授,使得语文教学显得枯燥生涩,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导致语文学科在学生心中遭受“冷遇”,课堂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实际上,语文是百科之母,通过语言文字,学生才能够理解与把握各学科的规律、定理等知识,能够运用文字语言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思想加以表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语言魅力,巧用语言艺术,利用生动精彩、有趣幽默、跌宕起伏、富有启发性与感染性的教学语言,营造良好情境,扣住学生心灵,唤醒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智能,使其感受到语文殿堂的神秘和无限魅力,让他们产生对语文之美的追求与向往,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首先,教学语言应流畅、简约。所谓简约,即简洁与精讲。一语即出,明确目的,避免啰嗦絮叨。另外,不讲闲话、空话,这就需要教师精炼导入语,提炼课堂语,化复杂为浅显。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导入: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为何有的人碰到分离几十年的亲兄弟不但不相认,还避而远之?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走入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找找答案吧。通过上述话语,可让学生快速进入本课学习情景中。
其次,注意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巧用语言技巧,营造趣味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满学习欲望,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与语言魅力的肯定。如灵活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成语、俗语、谜语、名言、典故或故事等,激活氛围,唤起热情。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猜谜、游戏等趣味活动,巧妙引入课堂,引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者关注课堂进程,结合学生的情绪反映,巧妙穿插幽默语言,调节课堂氛围,舒缓心情,让语文学习变得饶有趣味。或者有意出错,营造幽默效果,比如分析比喻修辞手法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的特点———两个事物属于不同类型,并有着相似点,于是故意出错:××同学像桌子,请问这是比喻句吗?于是学生哄堂大笑。
另外,注意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与智慧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还需要具有启发性,诱导学生开动脑筋,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自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巧来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如教学《孔乙己》时,运用启发性语言,诱导学生关注文本留白,合理想象,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或者在学生陷入思维障碍时,巧妙点拨,打开思路,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目的。
二、提升学识素养,打造有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语言就如一把开启学生心灵与智慧的钥匙,但是若要灵活使用这把钥匙,教师则需要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强化语言技能,提高教学应对能力,打造独具风格的语文课堂,彰显独特的教学魅力。
首先,注重阅读与积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拥有深厚的人文知识与当代科学知识,形成扎实与过硬的教学技巧。语文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知识面广阔,既包含天文地理,也蕴含市井风俗。因此,语文教师既需要阅读古代(现代)汉语、文艺理论、中国文学史等等专业书籍,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提高文学素养,强化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涉猎其他学科,多看“闲书”,触类旁通,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成为博古通今的“杂家”“,厚积而薄发”,对典故、故事、生活实例等课内课外资源,能信手拈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起学生共鸣,让语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其次,注重自我反思,重构新知与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教学相长。如教学《故乡》时,当“我”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时,再次看到闰土时,很兴奋,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运用了几种不同的标点,蕴含深意,需要思考探究。此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时的“我”内心深处会如何想呢?能否在这些标点处分别添加一句话来说明那时的心情。这样,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好地领悟“我”当时的心理变化,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要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其过程是漫长的,需要“上下而求索”,如提升专业素养,完善板书艺术,提高教学机制、小结艺术等,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