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课堂有感
校长 吴英杰
这段时间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有的是随课堂展示活动观摩的,有的是随机进入课堂学习的,有的是巡课时在教室外驻足几分钟聆听的,还有的是通过课堂监控系统随听的。注意到了董焕林老师略带幽默的播音式的讲解,注意到了陶涛老师肢体语言丰富的课堂吸引力,注意到了王海艳主任课堂的激情,注意到了任俊敏老师的课堂投入,注意到了杨亭亭老师的干脆利落,也听说了杨超老师的润物无声,还有很多老师不能一一述来,我最关注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融合度,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和学生课堂学习的达成度。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感慨。课是老师教,但试是学生考,教师的学识能力、付出奉献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予以体现,所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由此而设计的课堂要素,包括讲解的深度广度、练习题的设计选择、课堂随时调控学生注意力的组织能力都是首先要考虑的,任何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课堂再华丽都是无效的。前段时间偶获一文,与大家共勉。
林格教授说过:“真心是教育的最高智慧,也是人生的最高智慧。真心,不是人间那种相濡以沫的小情小意,而是本性,是道,是直抵人心,不垢不净,自然自在。没有真心,一切的努力有可能皆是投机与功利。而真心开出的花是真爱,是真情,是真理。它将迎来教育的满园春色。”教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给学生规范但不要太压抑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这是就涉及到教师在课堂上怎么教的问题。个人以为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即就是“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弊端与危害极大,必须坚决改造和杜绝,还有的就是老师教,学生答。即就是“满堂问”的应答式教学。课堂看起来蛮有生机。其实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主体性根本无从发挥。很多老师课堂教学不自觉的陷入这两种境地,出现了对学生的生拉硬拽,而使得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这门学科和老师了,你说谁愿意和一个整天生拉硬拽自己的人交往呢?
课堂应该是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产生“教问”,“教问”才是怎么教的重中之重。学生之所以学习效率和效益不高,关键在他有很多的疑问得不到解决,就像开车人找不到从甲地到乙地的调整公路入口一样,找入口的时间比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还多。没有问题的学习绝不是高效益的学习。“教问”式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来问,其本质是“满堂思”的启发式教学,它是最贴近学生心灵成长的,体现时代要求的启发式教学。追求这样的理想课堂,老师要有较高的教学境界,自觉引领学生质疑善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好问和乐问。诚然,目前我们学生的基础和状态做到让他们主动质疑,主动寻求自己知识的关键缺陷点确实很难,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一点兴趣,做不到“乐学”,但尽量引导他们“愿学”,比如连续几个晚自习我到303班去,这是一个体育班,同学们或三五成群, 或两三成簇,一个“小老师”拿着徐敏主任发的英语阅读理解练习卷,和同学们一起逐词逐句翻译,不会的单词就查,有疑问的就商讨,很有“味道”的津津学习。 令我欣喜的是,我进入后,他们旁若无人继续沉浸在自娱自乐中,我驻足多时,观察,差点被他们的状态所捕捉而融入,我能清晰感觉到,他们不是在装样给我看,而是确实在“愿学”的状态中。当时一种叫做“感动”的东西突突然跃进心里!
采取各种方式让他们一点一点向“愿学”靠拢,对于目前我们来讲,要比多讲几道题还要重要!
一个晚上,忘记是哪个班了,也是一个体育班,教室里三三两两六七个同学,我观察,他们目前还没有一点学习的欲望,但是很懂礼貌,我跟他们聊了几句,当时宋星国老师在上课,我对宋老师说:先跟他们聊天就是,聊人生、聊前途、聊过往、聊以后,先聊起一点他们学习的兴趣,要比口干舌燥一无所获有意义得多。
此外,我们在每一天上每一节课之前,务必先针对学生实际准备好合适的“食粮”,问自己:
我的课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了吗?
我的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集备产生的吗?
教得好更要练得好,我准备怎样练?
课堂教学容量我准备怎样把握?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节课我准备怎样做?
我们的老师大部分都很勤业、很敬业,但我觉得我们要把勤业和敬业的付出转化到精业上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勤业和敬业得到与之相呼应的反馈,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相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想做好一件事,真得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再思考 ,再实践!找准切入口并为之不懈努力。解决让学生怎么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助其学的问题,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责无旁贷。只管教而不管学(学法、学生)绝对不是理想的教师。
达尔文对方法的阐述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平时应注意了解、收集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出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有效方法,引领学生会学和乐学,起码先愿学。
此外教师对学生要爱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必须要有一颗伟大的爱心去滋润学生,要从生活上关心学生的饥饱冷暖,从学习上关心学生的得失成败,从情绪上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真心朋友,才能达到陶行知所说的“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变为乐园”。关怀是所有成功教育的奠基石。
学生是人,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育切不可以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一个学生。教育的质量在于学生身心愉悦的程度,在于学生生活程度,在于学生每天都有一点成就感。当然教育的质量也在于教师因时因地和因人施教,在于教师教育的爱心和耐心,在于教师发现并赏识学生的长处同时校正学生错误的任性和方向不对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在赏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赏识学生的为人处世、个性特长,即“多把尺子衡量人”。
教师的关怀应该是严格而严厉,宽容而不纵容。宽容有格,严格有度。关爱、赏识和宽容之心能让学生亲近你,不仅课堂是这样,课外更是拉近老师与学生跨度的美好舞台。比如,在课外与学生“狭路相逢”,大可不必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等着学生主动来招呼,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生性腼腆,不善于交往,尤其不善于与师长打交道,这时候,我们可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微笑着与之点头示意。如果能叫出学生的名字并适时恰当的鼓励几句,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也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
教无定法,但教育有法。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们不要做红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更不要做蚊香,燃烧自己,熏死别人,而要努力做艺术家,提升自己,感染别人。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让我们努力追寻真心教育的精髓,让爱成为教育的基石,用我们的学识和情感去真正温暖人心!